時間:2023-11-12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yǎng)質量,著力早就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科技的發(fā)展,人才的儲備,對國家的發(fā)展至關重要,目前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興技術正推動各領域向數(shù)字化轉型升級。
近幾年,國家不斷推出人工智能、編程教育、機器人教育等相關政策,提高科技人才培養(yǎng)質量。為了方便大家對當前的編程教育形勢有更深入的了解,今天盤點一下近期關于編程教育相關的政策動向,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當前編程教育的形式。
01 全國編程教育相關政策 2023.06 教育部辦公廳《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方案》 文件指出:要有組織地持續(xù)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深化改革。其中指出:持續(xù)深入開展科普教育。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開設科普教育專欄,圍繞數(shù)學、物理、化學等基礎學科和人工智能、航天航空、生命科學等科技前沿領域,建設一批優(yōu)質線上科普教育資源。 加強教學裝備配備和使用。遴選一批富有特色的高水平科學教育和人工智能教育中小學基地。 全文詳見: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2306/t20230601_1062380.html 2023.05 教育部等十八部門《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 《意見》中指出:健全課程教材體系,完善科學教育標準。適應科技發(fā)展和產業(yè)變革需要,加強中小學科學及相關學科(物理、化學、生物、地理、信息科技/信息技術、通用技術等)課程標準及教材修訂完善工作,凸顯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強化年級學段有機銜接,統(tǒng)籌規(guī)劃科學教育與工程教育,體現(xiàn)實踐性、綜合性。 探索利用人工智能、虛擬現(xiàn)實等技術手段改進和強化實驗教學,并注重利用先進教育技術彌補薄弱地區(qū)、薄弱學校及特殊兒童群體擁有優(yōu)質教育教學資源不足的狀況。 全文詳見: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9/202305/t20230529_1061838.html 2023.01 工業(yè)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等十七部門《“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 文件提出:到2025年,制造業(yè)機器人密度較2020年實現(xiàn)翻番,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行業(yè)應用深度和廣度顯著提升,機器人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fā)展的能力明顯增強。 在教育方面,《方案》提出:研制交互、教學、競賽等教育機器人產品及編程系統(tǒng),分類建設機器人服務平臺。加大機器人教育引導,完善各級院校機器人教學內容和實踐環(huán)境,針對教學、實訓、競賽等場景開發(fā)更多功能和配套課程內容。 全文詳見: https://www.miit.gov.cn/zwgk/zcwj/wjfb/tz/art/2023/art_c2a9bacca5114e42b5e16ed5277923a8.html 2022.12 教育部等四部門《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管理辦法》 2022年12月,根據(jù)《教育部辦公廳等四部門關于印發(fā)〈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管理辦法〉的通知》(教監(jiān)管廳函〔2022〕4號)精神,確定全國青少年人工智能創(chuàng)新挑戰(zhàn)賽等44項競賽活動為2022—2025學年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 全文詳見: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9/202203/t20220314_607247.html 2022.09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 文件指出:對新時代科普工作提出新的明確要求,其中提到“強化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中的科普。將激發(fā)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增強科學興趣和創(chuàng)新意識作為素質教育重要內容,把弘揚科學精神貫穿于教育全過程。建立科學家有效參與基礎教育機制,充分利用校外科技資源加強科學教育。加強幼兒園和中小學科學教育師資配備和科學類教材編用,提升教師科學素質。 在此背景下,面向中小學生的人工智能編程教育作為提升青少年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方式之一,對開展科普工作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span> 全文詳見: https://www.gov.cn/zhengce/2022-09/04/content_5708260.htm 2022.05 教育部《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2022年版)》 2022年5月,教育部印發(fā)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信息科技等16個課程標準(2022年版)。將信息科技設為獨立科目,信息科技課程正式納入義務教育! 明確提出“信息科技課程要培養(yǎng)的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shù)字化學習與創(chuàng)新、信息社會責任”,并對什么是計算思維給出明確定義:計算思維是指個體運用計算機科學領域的思想方法,在問題解決過程中涉及的抽象、分解、建模、算法設計等思維活動。 全文詳見: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204/W020220420582343217634.pdf 2021.05 教育部《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2022年版)》 2022年5月,教育部印發(fā)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信息科技等16個課程標準(2022年版)。將信息科技設為獨立科目,信息科技課程正式納入義務教育! 明確提出“信息科技課程要培養(yǎng)的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shù)字化學習與創(chuàng)新、信息社會責任”,并對什么是計算思維給出明確定義:計算思維是指個體運用計算機科學領域的思想方法,在問題解決過程中涉及的抽象、分解、建模、算法設計等思維活動。 全文詳見: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204/W020220420582343217634.pdf 2021.04 教育部《關于開展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試點推薦遴選工作的通知 文件指出: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數(shù)據(jù)、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以新理念、新技術、新模式、新機制,聚焦教師隊伍建設突出問題,探索人工智能助推教師管理與評價改革、教師教育改革、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鄉(xiāng)村學校與薄弱學校教師發(fā)展,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與教師隊伍治理能力,服務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 全文詳見: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2104/t20210423_527853.html 01 部分省市級編程教育相關政策 北京市 2020.12 北京市海淀區(qū)教育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印發(fā)《北京市海淀區(qū)初中音樂、美術、信息技術、勞動技術學業(yè)水平考試實施方案》的通知,將信息技術納入初中學業(yè)水平測試。其中指出: 初中音樂、美術、信息技術和勞動技術學業(yè)水平考試主要衡量學生達到國家規(guī)定學習要求的程度,考試成績用于學生初中畢業(yè)認定和學校自主招生。 全文詳見: https://www.zgkao.com/Fup/document/202012/12-25_153937-10092.pdf 福建省 2021.09 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fā)《福建省“十四五” 教育發(fā)展專項規(guī)劃》的通知,在“推動數(shù)字時代的教育創(chuàng)新”部分提出: 加快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創(chuàng)新。推進中小學編程教育,培育建設人工智能教育實驗區(qū)和試點學校。推動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支持的教育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探索“互聯(lián)網(wǎng)+”條件下的人才培養(yǎng)新模式。實施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 2.0,深化“人工智能+教師隊伍”建設行動。 全文詳見: http://zfgb.fujian.gov.cn/9453 2021.08 廈門市教育局發(fā)布《關于市政協(xié)十三屆五次會議第20213116號提案辦理情況答復的函》,答復市社科聯(lián)關于《推動廈門島外教育發(fā)展的對策建議》(第20213116號)提出的有益建議。 在措施與成效中,提及推進教育信息化融合創(chuàng)新,包括: 對全市中小學教師開展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全員培訓;開展人工智能教育,實施“人工智能進百校”項目,在全市100所中小學建設186個人工智能實驗室,逐步推廣編程教育,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2020年在全省率先將信息技術納入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范圍,增加信息技術無紙化上機考試科目。 并提出在下一步工作中,進一步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入融合。加強教研工作和教學資源建設,深化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試點。 全文詳見: https://edu.xm.gov.cn/xxgk/zfxxgk/zfxxgkml/taya/202108/t20210826_2577077.htm